第十一届PAC大赛高校培训季纪实(二):聚焦大咖报告,探寻师资传承


报告中,华中科技大学的冯丹教授针对新型固态盘(SSD)的性能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解决方案。冯教授指出,ZNS(Zoned Namespace)固态盘在数据更新和垃圾回收方面存在一些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冯教授的团队研发了软硬协同优化方法,包括引入可字节寻址的Zone以减少元数据的持久化开销,以及通过小Zone的引入和读写加速来降低垃圾回收的开销。这些优化方法不仅提升了固态盘的性能,也为未来存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东南大学耿新教授则从人类智能的进化机制中汲取灵感,提出了“学习基因”这一全新的技术框架。耿新认为,尽管当代AI技术在多个维度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有潜力未被充分挖掘。通过引入学习基因的概念,耿教授的团队探索了如何赋予AI以本能、进化和创意等新质能力,这无疑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北京邮电大学马华东教授则将目光投向了物联网领域。马教授首先分析了物联网发展面临的长期挑战,随后介绍了他们在智能物联网方面的多项探索,包括毫米波感知、5G网络测量、移动视频智能传输等。马教授认为,内生智能将是推动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指出了人工智能时代物联网发展的一些开放问题,如类人感知、智简组网和认知服务。
在中国科技大学,我们有幸与今年中科大参赛队的主教练陈俊仕老师进行面对面沟通。作为新任指导老师,陈老师首先介绍了安虹教授如何帮助他逐步接手PAC大赛指导教师的工作,并就目前中科大参赛队的备赛情况及行业发展方向等内容做了分享。他表示,对参加PAC大赛的选手而言,并行计算以及与行业体系结构相关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同时,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力对于同学们今后的发展而言也是必备的核心素质。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帮助学生们发现问题、聚焦问题、解决问题成为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PAC大赛培训季华中科技大学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石宣化教授在活动当天的致辞中鼓励学生们应该勇于尝试,多参加PAC大赛这样的学术比赛。尤其是在校阶段,PAC大赛的核心就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书本可以变成PPT,知识可以变成视频,但要培养应对未来工作的实战经验,亲自动手去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方式。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人划线
官方通知
2024/10/23
2024/10/23
2024/9/30
2024/8/22
2024/7/24
2024/7/12
2024/6/22
2024/4/26
2022/7/7
2022/5/7
2021/10/27
2021/9/2
2021/8/23
2021/4/29
2021/3/22
2021/3/8
2021/3/22
7月12